二、5G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场景
全行业的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乃至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不断推进信息化,也是我国法院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之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不断增长,全国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突飞猛进,在服务审判、方便群众、优化管理、提升质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化水平经历了升级换代式地提升。截至2018年2月,全国法院建成诉讼服务中心的比例已超过98%,诉讼服务大厅面积达162.2万平方米;2711家法院开通诉讼服务网,1137家法院开通诉讼服务APP,2405家法院开通诉讼服务热线。(7)。这些诉讼服务网络平台已经能够基本实现网上立案、网上查询、网上转递、电子送达、网上阅卷、网上留言等功能,为法院、法官与人民群众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为高质量、低负担的诉讼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减轻了当事人的讼累。而这一切,都需要优质、高效、可靠的网络技术作为支撑,随着5G时代的到来,法院要更加利用先进技术的红利,建设真正的智慧型法院。
(一)5G在法院警务方面的应用场景
1、智慧安防
5G网络能大幅度提升现有监控视频的传输速度和处理速度,将改变法院现有的安检系统和审判区域视频监控系统的运行模式。在5G网络覆盖的审判区域,可任意安置无线监控探头,不留视觉死角和盲区。后台负责检索视频的主体将从人扩展到机器,利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在云端的应用,通过后台不间断、无差别地分析,实现多维度数据采集(人脸信息、移动设备信息、身份信息等)和突发事件预判,完成实时预警、精准定位、锁定身份和即时控制等任务。在有效提升法院安全等级的同时减少安检和监控运行维护环节投入的警力和后台技术人员,缓解法院本不富裕的警力配置。
2、智能送达
目前,法律文书的送达始终困扰一线办案人员,耗费法院大量的人力和经费。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流动性大,以传统的户籍地、经常居住地等登记信息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已经变得越来越难,而是否有效送达,直接影响案件事实查明的质量以及彻底化解纠纷的成功率。有的法院,将送达事项委托当地街道和社区的网格管理组织,或外包给第三方机构(公证机构等),虽然解决了合法性的问题,但由于众多客观因素影响,实际送达的整体质量并未有本质提升。虽然,各地法院目前正在推广使用的诉讼服务网络平台和移动设备端的应用软件已经在逐步实现电子送达,但前提是当事人使用并登录,对于那些消极应对甚至故意躲避的当事人来说,这些手段仍然鞭长莫及。值得期待的是,基于5G网络的超大容量和分析速度,在不远的将来,多网融合能够实现个人信息全覆盖,结合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个人的活跃网络账户、移动设备等进行精准投送,甚至可以在不特定的公共场景中通过人脸识别和移动设备信号定位及身份信息登记使用地点等确定目标对象。也许传统的纸质送达终有一天会成为历史,对人民群众来说,诉讼将不再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情,这也是5G改变社会的意义所在。
(7)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情况》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8/02/id/3212092.shtml[2018-02-26]